聽課又更新了對一個古人的認知,姚鼐。驟眼一看,幾乎連其名字也不會念,真是令人汗顏。才知道竟是曾與紀曉嵐同時期的人物,且是參與過四庫全書的編纂者之一。但也許是因為受戲說為主的影視劇所影響,總覺得後者的名氣似乎大很多。而其實對於學問方面的影響力來講,前者也許比後者才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的,是一個宗師級別的非常人物! 也許又因為近幾周的學習,學的都是清朝時期的文章,有點後知後覺地意識到原來清朝的文人都是那麼的有風格的呢。不知不覺地,之前心目中一直以為的酸學究的形象被一掃而空了。 清朝文,原以為只是俗套之極的八股文,原以為只是迂腐的學究時代。卻原來是集大成者,是有力的傳承者,看來真的被淺薄遮蔽了心竅。 更有想到,如果說蒲松齡是因科場失意而另闢蹊徑而以文言小說而名留千古。那科場順利且位居高官的姚鼐,也並不是如常人眼中的那麼春風得意,竟然在盛年之時要辭官歸故里。而此歸在外人看來定是失意無疑了,但失意不失意的又豈是為外人所可以猜想得到的呢。只要當事人能自我排解,能找到排解之法,失意有可能反而成為了一種推陳出新的動力。失了此時的意,彼時卻得了真意。轉過頭來,會心一笑,此處不留人,自有留人處。 不埋怨,更不抱撼。離開是為了更好的開始。 豪氣萬丈地離開,豪情萬丈地開始。 一個階段的結束,是為了另一個階段的展開。 此一時的尷尬,只是為了迎來彼一時的灑脫。重新開始,重新出發。 所有的不如意,所有的失敗,都是暫時的,都會成為過去的。好好地面對,好好地前行,柳暗花明,又一個美麗的村莊隱現眼前。人生何處無生機,生機處處有,希望處處有。 轉過彎來,又是一個全新的起點。 求功名的使命完成了也好,被擱淺也好,都一一就此作罷。回過頭來,接过全新的歷史使命,順心意而為,為學問而往,大步前進,開啟承前啟後的歷史大篇章。
慨然而歸,欣然而往,重新出發,文心太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