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又刷新了對一個歷史名人的認知,陶弘景。但從來沒有試過聽課聽得是如此的難受,如此的唏噓!如此的茫然無措!無數的字詞一個個在腦海中蹦跳不停:堅持,執著,妥協,抗議,委屈,遷就,識時務,順時而為,順勢而為,迎難而上,迎流而上。。。。。。 噢,無解,無言!唯餘唏噓,唯餘慨歎! 身為開宗立派的響噹噹的人物,竟然也要那麼的藏著掖著。那麼光風霽月飄然若仙的人物,到了生命的終點,卻不能正大光明地以道袍示人,仍然要違心地做著門面功夫。讓人不覺淚目! 史書中所記載下來的遺令,更是看得人無比唏噓! 短短數語,簡明而具體,一衣一著都細細說及。但卻又讓人覺得簡陋得近乎粗糙!而正是如此的簡陋與粗糙卻又堅持著要將道袍貼身而著。生命的最後,陪伴的就只有這貼身之衣! 以衣明志,以衣見心! 雖然只能以這樣的方式來彰顯心中的堅持,卻依然頑強地守護著心中的志向,心中的大願。讓人越想越是心酸! 心中自有真意在!外在的表現只不過是用來掩庸人之目罷了。 你不是叫蕭衍麼,那我就姑且敷衍一番數番。 你不是要以霸道統一信仰麼,你不是要以外信為信麼,你不是要舍千年之信不用麼? 那就信好了,真信還是假信你看得出麼,骨子裡信不信你管得著麼? 你不過就是只看到表像之粗人,不過是仗勢欺人之蠻人,那就隨你想看到什麼就扮作什麼好了,遂你意得了。 從了又如何,順了又如何,是不是敷衍你能看得到,你能分得清? 哈哈哈,愛信不信,我信我所信! 聽文課總是如此這般地思潮起伏,思緒萬千,也不知是好還是不好了。現在再看《答謝中書書》,這篇早在中學時期學過的小品文,感受更又是全然不同了!也不知是對是錯。 曾經以為是仙氣飄飄般的美文,如今卻是讀出了一重又一重的滋味! 首先對山水之美有了新的認知。 表面上看,全是山山水水,美不勝收!這似乎是人人可以感覺得到的,卻又並不是人人真的可以感受到了其內裡的山水之美。美景,依心而來。景是對心的寫照,心美所以景就美,心美,無處不美,無處不是景。景美,心更美。文字描摹出來的景之大美,其實就是心之大美。所以這既是寫景之文,又並不是寫景之文,而是寫心境之文。 其次,聯繫到對謝中書這個人物的經歷,似乎又覺得這是作者暗暗地嘲諷謝千金的善變無定?真的是這樣?真的如此簡單直接? 但再一想,又好像不是。越看越不像,越看越推翻了這種感覺。 那其實是在借他寓己?是在借題發揮一下下?寄託的是同樣無奈現實之何的彆扭之感? 才高八斗反而是一種危險?一種禁錮?一種非身所願卻不得不為之的一而再的妥協?然後是不甘心地抗議?抗議無效卻又無效,又只能再而三的妥協?身不由己的妥協! 非笑他人志不堅,笑的是自己這樣亦會為後人笑!明知肯定會被後人笑!但笑又如何,不笑又如何! 保住了茅山,保住了命脈所在,讓他一時又何防,忍他一世又何防! 卑微委屈又如何,蜷首縮腳又如何! 只要保住心中之信,讓千年之信不斷,萬載萬載地傳承下去,就是值得的! 這才是真人,隱于朝的忍者,隱於俗世的忍者,大隱者,大真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