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JKY何云扬州 于 2020-3-1 16:28 编辑
所謂幸福
幸福是什麼,很多人都在尋覓。我也一直在思考。 吃喝玩樂會讓人幸福嗎?當然。不過,它們符合邊際效用遞減理論,在一個標準以下,輸入得越多,越幸福。在沒吃飽之前,吃得越多,幸福感越高。沒出去旅遊過,走過多個不同的地方,當然比只去過一兩處更能增加人生的色彩。但這始終都有一個頂點,之後則容易覺得索然無味。吃喝過度有害,現在大家都知道。徐老師常念叨:物無美惡,過則為災。玩樂需要適度,很多人也開始有體會。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梁冬在節目裡也說過,現在讓很小的孩子從小就去博物館,提高了他們幸福的標杆,這對於他們的人生,是否有可能並非一件好事呢,讓他們在以後的人生中不會輕易被感動,不容易覺得幸福了。很多發達國家的人,是從30歲之後,開始覺得不幸福的。再看看身邊,倒有很多四十而惑的人。 徐老師也說:要追求更高的幸福。什麼叫更高呢?再也不吃兩隻腳的東西了?再也不喝六安茶,只喝老君眉?覺著治標不治本,只是量變,不是質變啊。 有一天聽到林老師說,幸福分為兩種:輸入的幸福和輸出的幸福。這才茅塞頓開,如夢初醒,豁然開朗,醍醐灌頂。 當下很多人炫耀的幸福,還是偏向輸入這一塊。吃山珍海味,住高檔酒店,游美麗景點。除了曬照的那一刹那,是否能夠引起真正的快樂,咱沒完全經歷過,不敢說酸話。但我也看過太多的人,旅遊後除了照片,什麼也沒留下。其實我們有生而為人的幸福方式。這是與生具有的。我們可以向孩童學習。你看大部分的小孩子,吃飽就停,玩才是天下第一大事。一堆沙土,一汪清水,在他們手裡變幻無窮,成為歡樂的源泉。孩子們走後,水土仍在,但方才他們得到了多少的歡樂! 所以,若要幸福,更需要學會追求輸出的快樂。如果說輸入的幸福是有限的,那輸出的幸福就是無限的,可以隨著你的人生無限延長。幸福還是一件非常獨特的東西,需要私人訂制。很多時候,輸入的東西都一樣,但輸出的時候,會形成不同的結果。這其中就有一點非常重要:化。化的過程,就是一個非常個性化,也是一個真正快樂的過程。幸福更是一個技能性的東西,不是僅僅需要知道,還需要去實施。這個最好的實施者,也只有自己。當一門手藝穩穩地長在自己手上,那種幸福,也是穩穩地伴隨著你的人生。 對於成年人而言,工作就是目前最大最主要的輸出方式。這時候我逐漸開始理解中學裡就學到的這句話:在共產主義社會,勞動是人的第一需要。所以一提到養生,就閉關深山修行,萬事皆撒開,只講休息、休閒,我對此持保留意見,倒是更傾向JT所說的:大部分靈魂都會有價值實現的渴望。用自己所學逐漸瞭解世界,甚至有小小的改變。處理好了,工作也是養生。所以徐老師常念叨:術不可不慎。選擇適合自己的工作,在工作中發揮自身特長,不斷提升自己,而不是摧殘自己,這真是人生一大樂事。 林老師說,書法就是一種很好的輸出方式。用毛筆寫下的那一橫,是眼到、心到、手到的一個結果。也許你看過很多帖,眼界很高,心嚮往之,每每欣賞的時候就已經品味無窮,但當你再寫出屬於自己的獨一無二的一橫,那將是把之前所看所得所想全部綜合並輸出的一個結果,並且它還會隨著你不斷變化。 老吳說:寫作是一種很好的輸出方式。還有很多。總之是五花八門,不一而足。這裡一句話湧上心頭:做,才是得到。或者如JT所說,人的心力含感知力和表現力。到一定階段,提高自己的表現力,可能是通向幸福的必經之路。 幸福是需要設計的,設計的過程也是一個輸出的過程。幸福的方式很多,選擇適合自己的,是第一步。尤其是到了30歲之後。在此之前,可以遊遊蕩蕩,到處淺嘗輒止,算是為幸福輸入吧,經歷得越多越好;30歲之後,則要慎重取捨。這大概是我們面臨的,一生中最重大的決策之一:以什麼作為自己一生的追求。想當年,為唐詩宋詞中的瑰麗描繪所吸引,少年時立下壯志,此生定要走遍世界,只容花鳥趨陪,合受煙霞供養;後來,又想隨著林老師,用一隻畫筆描繪人生。現在對我而言,學習中醫,是主要的輸出方式。因為中醫是一種很好的,可能是最好的,認識生命的方式。以此為主線,其他念頭都暫且放下。可不能做蘇星河,平白無故的就這麼輸給了丁春秋。立長志要緊,專心更要緊,花心不可取。林老師說過:中醫這是一個挺耐學的課程。徐老師說過:醫學尚無真理。吾生也有涯,學中醫就是我的選擇,以有涯隨無涯,樂矣。然後,還得不斷修、習、行。在應用中,讓自己和家人更幸福。平時,知己,知人,知飲食,將小日子過得儘量滋潤;戰時,即當君父危困赤子塗地時,若能運用自身所學,減少痛苦,或者找到正確的治療方向,那時候的快樂,該是無法替代的吧。 因此,於我而言,幸福就是,將有限的人生投入到無限的認識生命中去。當然,還要以道家的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