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JKY何云扬州 于 2019-10-20 16:45 编辑
早五晚九之後
早五晚九之後,我知道了喜和樂的區別。 聽了徐老師在央廣的節目,知道了早五晚九。一琢磨自己,每天晚上8點其實特別疲勞。但群裡站樁之風如火如荼,我也就提醒自己:站樁就好了。確實也是,不站樁,過了這個點,疲勞的感覺也沒了,但每天起床後總是會有點疲勞。現在一想,試試睡覺如何? 實踐了幾天之後,每天早晨6點左右就會精神抖擻地起床,和太陽打個招呼,啜一小碗熱粥,立馬意氣風發。大約一個月之後,心裡有種逐漸敞亮的感覺,當然,這離小龍女練習左右互博之前的心地空明還差大聖的無數的筋斗雲,但如果吹個牛的話,這是虛室生白的前奏嗎? 小學裡上學都早起,可惜學校在西邊,是背著太陽上學。後來中學住宿,沒幾步就進教室,連陽光都見不到了,竟從未體會過徐老師那種陽氣蒸騰的感覺。而最近整個人都積極向上,是不由自主地向上,不是意識層面的拔高。情緒上最明顯的改變是,整個人笑微微的,但不是在臉上。 但這種似乎是高興的感覺,與平常的七情之喜又不同。 首先它並不濃烈,淡淡的就很好。其次並無具體著落。因為這種高興,不是因為某人某事而起,就是心底的一種感覺,周邊的一切也似乎撒上了微微的陽光。第三,讓人覺得輕鬆,即使看書也不覺得累,甚至有種親近書本的渴望。再多點,心中有種積極的期待。 想起傅佩榮老師講《論語》時提到的,人的最終追求應該不是喜,而是樂。這也不是歡樂之樂,而是快樂之樂。 所以現在的感覺,相比於喜,應該是更偏向樂一點吧? 徐老師講我們現在常以詞代字,搞得認字不識字。如今俺也斗膽學下徐老師,試論喜樂之別吧。 這兩者首先有區別的,不是一回事。看那大聖,為美猴王時,享樂天真,行樂千山,無般兒不樂。可為取經行者時,大多是聞言大喜。可見,喜,為七情之一,徐老師在七情中已講過,不敢再多言。我就講一下樂吧。 樂,相比喜,更抽象一點。喜是一種情緒,樂是一種狀態。喜與不喜都有他在,總有一人一事讓你喜或不喜。常人喜聚不喜散,林妹妹偏喜散不喜聚。小丫頭們,亦多喜與寶釵去頑耍。而樂就不一樣,君子貧而樂道,常人沒事也能偷著樂。樂更自在。 樂,相比喜,似乎層次又高了一點。心主喜,屬五臓中肉質的“心”的層面。而樂,得五臓調和才可以,更像是心神的層面。所以喜更常見,而樂不常有。寶二爺錦衣玉食,祖母鍾愛,都是可喜之事,可還未達到“信可樂也”的狀態,也中也會悶悶不樂。 樂,應該負作用小一點吧。道家從不一根筋思維,不搞二元對立,這就好,那就不好。五禽戲中一個動作強一臓必克另一臓。喜好嗎?喜傷心。而樂呢,又是音樂之樂,加個草,又成藥了。樂的感覺很輕鬆,至於負作用,得段位高一點才能瞭解,從我短暫的感受還說不上來! 不喜與不樂也有不同。一件小事就可能不喜,但未必能讓你不樂。樂不思蜀,蜀地已失,大大不喜,但此間樂,竟不思蜀。 兩者又相互聯繫,喜事多了,當然會讓人樂起來,有點類似精神療法。傷害深重的不喜,或是長久的不喜,還是會引發不樂。 所以治療時,得先弄清楚不喜還是不樂。若是不喜,看個喜劇電影,逗個趣兒,一件事可能也就過去了。不樂就沒這麼簡單,得抽絲剝繭,看究竟是單個深重的不喜,還是多個不喜引發的,得精確地GET到那一個點,才能開展有效治療。而現在多用不喜的方法來治療不樂,僅注重調整意識,比如:每天給自己一個大大的微笑,或者常在心中默念:我可以的!我要快樂起來!作為一個曾經掙扎在深度憂鬱中的人,我想說,這個方法,只是解決了不樂的表面症狀,將"疾"變為不那麼明顯的"病",如同一個壞蘋果,外表紅豔內心百孔千瘡。 所以憂鬱症,我感覺更是一種不樂之症。治療不喜,心主喜,大可從心著手。不樂,就難了,還得調神吧。作為中醫小白自然不敢妄言如何治療,不過深重血淚史好歹也為自己掙得一點發言權。首先要來解決物質上的問題。不僅要釋縛脫艱,還得通閉解結。釋放外在的精神壓力引起的肢體肌肉緊張,化開內部的淤血痰飲,驅物質上之邪。同時,還得知己貴生,調整價值觀,驅觀念上之邪。然後,還得有所追求。積精全神,把有限的精力投入到一項熱愛的事業中去,這是最佳養神之事,說不定捎帶著還有榮華富貴呢! 所以,這早五晚九生活之法,真是大大地好啊。它並不是術,不是來解決你哪一臓或哪個點的問題,卻會使人陽氣生髮。我感覺,它改變的,是情緒的氣質。 經驗尚淺,很多東西雖然目前還沒體會到,但學習中醫這幾年,逐漸恢復的"覺"告訴我,這是正道,可以走到光明的前景。深願自己,謹行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