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厚朴中医论坛

搜索
查看: 886|回复: 0

失去与寻找

[复制链接]

1

主题

1

帖子

11

积分

征文参赛

发表于 2019-1-7 00:03: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说起来作为一个医学生写下这篇征文时感到十分惭愧,当看到这么多看到徐老师的书的中医爱好者学习过程的时候,我想这篇文章可能已经变成了一篇自我忏悔和学医的心路历程。
      刚上大学的时候我感到十分迷茫,因为医学并不是我想要的未来,大概是家中有一个自学中医的爷爷,虽然小时候并没有给我灌输中医的思想,但却实实在在的让我在大学之前没有生过大病的受到不少中医的恩惠,这可能也是在报志愿前与家人商讨无果后便走上了一生学习的医学路原因之一。也许只有为数不多的人才能做到在一开始就适应在命运给予磨难后欣然接受现状,而我也许就是大多数想用消极面对这个世界带来的“不公平”人员中的一位。学过的知识只是单纯的应付一门又一门的考试,而后便“如数归还”给老师,我甚至不止一次的想回去复读重新高考,停止浑浑噩噩的日子,直到后来让我遇到了我生命里的恩师,不断地鼓励我,让我跟诊,教我临证、望舌、切脉、认药......真可谓是“临文涕零,不知所言”。而后在恩师的推荐下,我能有幸拜读徐老师讲解的《黄帝内经》,从徐师讲解中我真正的领略和感受到在字里行间中带给我的“春、夏、秋、冬”“四气五味”“生、长、化、收、藏”......我重新认识了在上课中不断熟悉又到陌生的中医,在徐师用简单的生活例子与典型的临床医案后将中医活灵活现的展现在眼前。而后我便在努力地做好一个懂得佩之“愚人”,与慢慢地开始尝试投身实践中度过了课堂,尝试用针灸与方药帮周围的同学、亲戚与家人解决问题,并且指导饮食、作息,一开始帮助大家解决问题时除了一些典型症状用了立竿见影的针灸,在方药方面几乎都是石沉大海,好坏都没了音讯,于是我便开始了低配的半日临证、半日读书......
        时光荏苒,转眼就结束了课堂生活到医院实习了,见识的病人也越来越多,越发的觉得《黄帝内经》的奇妙之处,该怎么样、怎么做,人家都告诉你了,不遵守会生什么病,该怎么治,都讲的明明白白,日益感受到古人在微言大义中我们所望尘莫及的“慧”,当然也见到了西医与中医不可避免的“矛盾”,也见到各种各样的病人,在各项指标都正常的情况下,出现各种不适,头晕就打“止晕针”,呕吐就打“止吐针”,泄泻就打“止泻针”......诸如此类身体在做出“抗议”而用人为的手段不让它发作的例子数不胜数,其中有一例我自认为是教科书式的患者,希望能通过自己所学来帮助患者,可是患者见我只是一个实习生不予理睬,在此感谢徐师,拜读徐师的书不仅让我对中医有更深的理解,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我的性格,让我没有那么“躁”,回想到徐师所说:“中医注定不会被大多数人所享受,你愿意来,我也就愿意帮你解决问题,你不愿意来,那也就罢了”而后释怀一笑。当然也不能全盘否认西医的客观存在性也有它的不可替代性,徐师的书中也曾不少引用到西医名词、概念,而后与中医理论相结合地进行解释说明中西的共通之处,可如果中医理论中用现代科学如若解释不通,不必强求,“基层”会慢慢发展而后领略在“金字塔顶”的风光,西医也是不断地在进步而后推翻之前的理论,教科书也在不断地换代,而《黄帝内经》却一直都在。
      最后再次感谢徐师的书籍,造福了中医学子也造福了群众,祝身体健康。
+12

最近谁赞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厚朴中医论坛 ( 京ICP备2020041135号-1 )

GMT+8, 2025-4-6 01:33 , Processed in 0.675196 second(s), 1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1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