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厚朴中医论坛

搜索
查看: 607|回复: 0

“梁冬对话徐文兵讲《黄帝内经》”节目协助我理解了“中医的道”。

[复制链接]

1

主题

1

帖子

17

积分

征文参赛

发表于 2019-1-14 09:30: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题目:“梁冬对话徐文兵讲《黄帝内经》”节目协助我理解了“中医的道”。
作者:王金城


一、开端:学习中医从敲胆经开始,源自于对西医治疗慢性病的疑惑。
我学习中医是从敲打胆经开始的。我妈得了糖尿病多年,先是吃药控制血糖,接着就到了打胰岛素控制血糖。随着我妈身体产生的抗药性,为了控制血糖到一定水平,需要每次打胰岛素的量越来越多,趋势非常不好。那天我看了《人体使用手册》,觉得说的有道理,我就让我妈开始敲打胆经。然后就发生了奇特的效果,控制血糖到一定水平需要的胰岛素总量开始下降。降到一个让人安心的水平之后,也不增加也不再下降。因为对原理的不理解,因为对中医还没有理解,我很遗憾丧失了及时进一步调理我母亲身体的信心与方法,母亲的糖尿病就一直保持打胰岛素了。但是这个也让我开始学习中医的尝试。

二、困惑:入门太难,没有看到一个很容易进入的理论体系。
在开始尝试学习中医之后,我就开始将中医药大学相关的教材拿来看,也依据一些中医朋友的建议,开始看《黄帝内经》与《伤寒杂病论》,但是越看越迷惑。我自己在学习阶段,从小到大,都可以说是学霸类型的,在看中医药大学的教材与《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之后,理不出学术的脉络,甚至基本概念都搞不清楚,实在是让人丧气得很,甚至我会象大多数没有理解中医的人一样去怀疑,是不是确实存在一个中医理论,甚至认为中医仅仅是经验治病。所以我将中医放置了一段时间,确实学不下去。

三、“梁冬对话徐文兵讲《黄帝内经》”节目给了我的第一个思考问题方法,那就是用“道、法、术、器”的四个层次思考问题。
有些时候,庆幸有缘,2012年,我接触到了“梁冬对话徐文兵讲《黄帝内经》”节目,一下子我就被触动了,我意识到,中医的理论是存在的,而且融入了中国人的生活、文化的方方面面,而且这么多方面是相互印证的,所以我就重新开始学习中医。节目给我的最大帮助,就是“梁冬对话徐文兵讲《黄帝内经》”节目给了我的一个思考问题方法,那就是用“道、法、术、器”的四个层次思考问题。当时讲解的是《素问·上古天真论》中的最开始的地方: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然后徐老师首先讲解了道的概念,然后依据道、法、术、器的逻辑顺序去讲解。我一下子就被“道”的理念给吸引了,而且作为一个理科生,对逻辑性要求很强烈,我理解学习中医一定要有一个思考问题的方法,现在我已经知道了,首先要理解“道”,然后才能依据对“道”的理解,依次去思考“法、术、器”。当时徐老师讲解“道”,说的是道就是自然规律,就是在那运行着的规律,不会因为任何描述、人为的做法而改变的规律,就是自然天地变化的规律。其次是“法”,就是人为的法,就是人做事的方法。法是有善法有恶法,违背天道那个法就是恶法,顺应天道的就是善法。第三个是“术”,就是具体的操作步骤。最后一个就是“器”,就是写作将操作步骤做的更好的工具而已。理解了这样的“道、法、术、器”的四个层次思考问题的方法之后,首先要寻找的是,什么是中医的“道”。

四、“梁冬对话徐文兵讲《黄帝内经》”节目给了我的第二个思考问题方法,“气”就是中医的“道”,气的运作规律就是中医的基础理论。
在思考到学习中医首先要理解最基础的概念,特别需要理解最基础的“道”之后,在反复多次看“梁冬对话徐文兵讲《黄帝内经》”节目之后,我慢慢体悟到,所有的东西都有一个主线,中医的“道”讲解的就是这个主线的运作规律,这个主线就是“气”。节目有两段我产生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对我启发非常大,一段是讲解“恬淡虚无,真气从之”,一段是讲解“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的“气从以顺”。对于“真气从之”与“气从以顺”,徐老师的讲解让我突然有所领悟,就是这个“气”非常重要。我统计了一下,在《素问》、《灵枢》与《伤寒杂病论》这三本书中,每一百个字就会出现一到两次的“气”这个字。从这个角度出发,我觉得学习好中医,“气”一定是非常重要的。随着学习的深入,我当前个人认为,“气”就是中医的“道”,气的运作规律就是中医的基础理论。这个是“梁冬对话徐文兵讲《黄帝内经》”节目给与我的第二次最主要的触动。因为这个节目,使得我确信了中医不是经验,而是有严密的理论基础的,从而正式开启了我追寻中医的道路。

五、以“气”为主线学习中医之后,我总结了三句话,作为向徐老师汇报心得的最重要部分。
理解了“气”是学习中医的主线之后,我“气”的概念、从“气”的模型出发思考,总结了三句话。第一句话说的是:人秉一气而生,气秉周流之态。人的本质就是一气,气就是神。这个其实也是在“梁冬对话徐文兵讲《黄帝内经》”节目中,徐老师讲解“天年”那部分的时候说的“以母为基,以父为楯,失神者死,得神者生”,其实神就是那股气,所以“得神者生”就是“得气者生”,这就是我理解的“人秉一气而生”。而第一句话的后半部分说的是,“气”是有运作规律的,就是在做周流运动,在做“上升、下降、再上升、再下降”的周而复始的运动,因为运动产生了很多名词,阴阳、四象、五行、六气、十二经,等等,但是气的本质运动就是周流的运动。
我总结的第二句话是:学中医就一个字“气”,学中医就一个方法“象”。这句话的前半部分与第一句话是重复的,重点是后半部分。“气”是无形的,虽然看不见它,但是可以根据一气的运动之“象”去研究它。《素问悬解·五运行大论七十六》原文:夫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天地阴阳者,不以数推,以象之谓也。这就是我思考出的研究“气”的方法:不以数推,而以象之谓。不用数字推算,而是以气对外表现出来的“象”、也就是“现象”来将气进行归纳分析。我还思考了,可以用物理学上研究引力的例子来理解这样的研究方法。例如,万有引力是什么呢?同样也是没有办法看到万有引力的,只能够看到的是物体掉落的速度与加速度、行星运行的轨迹与曲率,没有办法给别人展现出来一个物体叫做“万有引力”,只能够看到的是万有引力对质量的作用。同样,没有办法直接展示说这就是“气”,可以展示的就是气在各个形体上表现出来的“象”,例如形体的颜色、光泽、人的声音、情绪等等。
我总结的第三句话是:人本为一气,病也是一气,诊断是一气,治病还是一气。理解了人最主要的是气,气是有运作规律的,又有了研究“气”的方法是“象”,所以我理解人生病就是“气”的运作出了问题。当然进一步学习,可以深入理解,一气运作出现问题,可以细分为六气,也就是太阳寒水、阳明燥金、少阳相火、太阴湿土、少阴君火、厥阴风木,这六方面的问题。然后诊断也是通过观察病人的“象”去判断病人的“气”的异常状态,所以中医诊断,诊的是病人的“象”,望诊看颜色,问诊听声音,问诊问饮食、寒热等情况,切诊查脉象。同样,中医诊断,判断的也是病人的“气”的异常。最后,治病还是一气,就是用各种方法,针灸、汤药等等,去恢复人之一气的周流运转。
这就是我总结的三句话,是我自己指导自己思考问题的方法论,这些方法论最主要来源于徐老师讲解“道、法、术、器”以及“气从以顺”,以及天年,以及节目的所有部分给我的总体感悟,这就是一个心得汇报,不敢在徐老师面前班门弄斧。

六、案例1:以“气”为主线,学习中药药方。
在理解了“气”为主线之后,我学习任何东西,都以“气”为思维主线。例如,我学习四逆汤与通脉四逆汤的区别。四逆汤(甘草二两,干姜一两半,附子(生)一枚);治少阴病,膈上有寒饮,干呕者。通脉四逆汤(甘草、干姜各三两,附子(生)一枚);治少阴病,下利清谷,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者。这两个药方有两个差别。差别一:药物用量不一样。四逆汤与通脉四逆汤的药材种类是一样的,都是甘草、干姜、生附子。这两个方子的差别在于四逆汤用了甘草二两、干姜一两半,而通脉四逆汤用了甘草与干姜各三两。差别二:病人中气情况不一样。通脉四逆汤用的时候,病人的状况明显比用四逆汤的时候要严重。例如,四逆汤治少阴病的时候,病人仅仅是(膈上有寒饮,干呕者);而通脉四逆汤治少阴病的时候,病人是(下利清谷,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者)。同样三味药材,在病人的证状还不严重的时候(我理解就是中气还足的时候),就可以少用一点甘草与干姜,用生附子一枚,鼓动一下病人的一气周流转起来,病就可以治好了。而到了病人的证状已经比较严重(中气已经受损比较严重),则需要比较多的甘草与干姜,补充中气同时运转中气,然后才能用附子鼓动一下病人的一气周流,这样才能治好病。这就是从“气”的角度去思考,就是从病人当前“气”的当前状态、药方对“气”的作用方式等方面来思考,就可以理解药方治病的原理了。

七、案例2:以“气”的方式来理解手针。
接着说以“气”的方式来理解手针。我还不会针灸,主要是还没有机缘学习。有一次有师兄跟我聊天,讨论到这个疑惑,就是为什么手针仅仅通过扎手上的穴位,就可以治好全身的病症。我的解释是,手上有三阴三阳一共六条经脉,而这六条经脉分别属于六气,小肠经从令太阳寒水,大肠就主令阳明燥金,三焦经主令少阳相火,肺经从令太阴湿土,心经主令少阴君火,心包经从令厥阴风木。人生病,不管是形体的哪里生病,都是人之一气在生病,也就是人的六气在生病。手上六条经脉分属于六气,所以通过手上的六条经脉就可以调六气,所以也就可以治疗全身的疾病了。虽然我不会扎针,以“气”为主线思考问题,也许我就已经得到了手针的最基础原理。

八、案例3:用柴胡桂枝鳖甲汤治疗自己的胸部疼痛,找寻身体痛点并揉开它。
我有一个隔段时间就会发作的病:胸腹部疼痛。第一次疼痛得受不了的时候,我去了医院。挂号排队花费了一个多小时,医生看一分钟让化验血常规与胰腺炎筛查。等化验结果又是一个多小时,医生看着化验单说,没有胰腺炎,白细胞增多,有些炎症,要不开些消炎药吃吃。既然不是急症,我第一次想,要不尝试自己调理吧。我用了《四圣心源》的柴胡桂枝鳖甲汤,喝一副药就改善非常大,两剂病就好了。有一次我又腹部疼痛了,不很剧烈,我还有心思思考。我看《四圣心源·杂病解上·腹痛根原》原文:腹痛者,土湿而木贼之也。我想,土湿而木贼之,土一开始湿的时候应该腹痛不立即发作,只有湿到一定程度,湿到一定时间,腹痛才发作。那身体有没有信号说土湿了呢?我接着思考土湿,那么应该在足太阴脾经与足阳明胃经。我在腹痛当时寻找到足太阴脾经上的阴陵泉穴位按揉特别疼。这个发现让我豁然开朗,身体在真正病之前,是有信号在身体上的。所以我现在随时注意我的阴陵泉,如果开始疼痛,我就控制喝酒,注意休息了。其实这个与徐老师反复阐述,养生最主要是从日常生活习惯开始是一致的。我的思考进一步扩展开来就是,寻找身体的痛点,并揉开它。身体的不同痛点其实就是不同的病的信号。我并不需要一定知道痛点与病的对应关系,我之需要找到痛点并揉开它。这个保养身体的方法非常不错。

九、案例4:对中医有信心,用艾灸治好母亲的痛风初期。
最后共享一个案例。我母亲上个月发作了脚痛的病症,因为年轻的时候脚痛过非常不方便,脚痛了三四天才告诉我,而老家医生诊断是痛风病,所以我母亲比较紧张。我告诉她:第一,不要紧张,因为你吃饭胃口好,说话很大声音,身体没有大问题的;第二,坚持用艾灸,就艾灸脚痛的地方,每天至少灸四个小时,要有信心。结果她很配合,连续艾灸了三天,就好了。第四天开始就又开始晨练了。在这个案例中,最关键的是首先理解“气”没有问题,身体就没有大问题,其次关键的就是对中医有信心,对艾灸才能坚持。

十、感谢节目组,感谢徐老师。
看到徐老师的征文,我非常激动,有一个非常正式的机会对徐老师表示感谢,也同时对当时的节目组表示感谢。我作为一个理科生,有机会学习中医,特别是有机会进入中医的门,都是“梁冬对话徐文兵讲《黄帝内经》”节目给与的帮助。如果以后有缘可以见到徐老师,甚至跟随徐老师学习中医、推广中医,就是我更大的福分了。
最后,再次表示感谢!
+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厚朴中医论坛 ( 京ICP备2020041135号-1 )

GMT+8, 2024-11-22 03:35 , Processed in 0.488521 second(s), 10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1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